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戈壁滩上的国企担当: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7-31 10:41:27来源 : 央广网

在常年干旱缺水的戈壁滩上种植水果蔬菜,这是在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四号村生活了41年的张英雄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但现在的她,每天都在温室大棚里忙碌,从育苗、种植到采摘、分拣,事无巨细地照顾着这里的每一颗西红柿。从原来只有种植大田玉米经验的农民,到成长为设施农业的技术能手,张英雄用了2年时间,收入相比之前翻了一番。


(资料图片)

张英雄的故事并非个例。这两年,得益于设施农业领域龙头企业水发神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发神农”)在甘肃酒泉肃州区、宁夏吴忠红寺堡区的“落户”,当地种植业迅猛发展,许多农民都因此获得了新的创收机会。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在昔日不长一棵树一棵草的盐碱板结戈壁滩拔地而起,沉睡千年的戈壁荒滩变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戈壁滩上的“酸甜风味”西红柿

“既荒凉又壮观”,这是水发神农第一批从山东派往甘肃酒泉驻点员工陈文倩对园区的第一印象。2020年,陈文倩积极响应公司“积极融入东西部协作、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申请调至甘肃酒泉,跟进当地的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在这里发展农业,是真正的‘垦荒’。”

干旱少雨是很多人对甘肃酒泉气候的第一印象。干燥的气候给了初来乍到的陈文倩一个“下马威”。“从2020年的11月到2021年5月,到这里的半年时间里,我的鼻子总会突然流鼻血,真的太干燥了。”陈文倩说。从数据上来看,酒泉市是甘肃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肃州区年降水量平均80毫米左右,相当于降水量充沛地区1小时左右的雨量。

除了缺水、空气湿度低之外,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年温差、日温差大,都对当地发展设施农业形成挑战。湿度、温度、光照,任何一个变量出问题,就会迅速又无声地反应在棚内的西红柿产量、质量上。

如何让这些大田种植的劣势转化为设施农业的优势,前期高成本的投入必不可少。“而且如果棚的质量不够好,冬天就没法越冬,西红柿就少收一茬。所以我们温室棚的质量很高。”陈文倩介绍道。

温度太高打降温剂、光照太强打遮阳网、温度太低放暖风机和增温块,两年过去,陈文倩和她的团队守在大棚里,迈过了一道道坎,收获了至少5茬西红柿。

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西红柿别致的口感。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小时可达32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达75%,让这里的西红柿更具水果番茄的酸甜风味。

相比山东的大棚西红柿,这里的西红柿采摘期长,还可以有效填补市场缺口。“一般到7月底8月初,山东那边的大棚西红柿就基本清棚了,我们这边刚好可以补上这个空缺,陆续的采摘可以一直持续到10月份。”陈文倩说。

“刚来的时候这边真的是一片荒地,现在我们能建这么一大片日光温室,能吃到自己种的西红柿,非常有成就感。”陈文倩感慨道。

授人以渔 扎实带动当地种植业发展

如果用西红柿的成长来标记时间的进程,5茬西红柿大约是两年半的时间,也是在这两年半时间里,水发神农在肃州区的产业园建立起了476座戈壁日光温室、93座拱棚、4座连栋温室。目前,酒泉园区内已有近80%的温室正式启用,大棚的平均产量已可以达到5000斤。

“之前也有几个公司来我们这边发展种植业,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没发展起来,最后都走了。水发神农在这边是真正干起来了。”张英雄坦言。水发神农在甘肃、宁夏的投入,扎实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像张英雄这样的村民,也享受到了地方产业振兴的红利。

张英雄是2021年4月水发神农入驻酒泉肃州区后在当地招募的“零号员工”,用张英雄的话来说,自己是真正的从“零”开始。

张英雄之前在村子附近的种子公司打零工,是有种植经验的人,但她进入大棚实操后才发现,育苗和种植完全是两回事。“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水发神农的技术员高老师就手把手地教我们,比如他从叶片和瓜果花瓣里面把虫子取出来放在白纸上,让我们学会辨认不同的病虫害。”

在和高老师学习了3个月的大棚种植技术后,张英雄自己逐渐可以上手,遇到不懂的她就打电话请教,从前期根系的病虫害,到后期的蚜虫、蓟马虫、红蜘蛛,慢慢地张英雄已将西红柿种植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谙熟于心。如今,张英雄也成了懂种植技术的“元老”,带领了十几个工人,负责实时监测维护着40多个大棚的状况。

“大棚离不开人。”这是陈文倩和张英雄共有的认知。“从发现叶子上有红蜘蛛,到叶片干掉,只需要两天时间,所以病虫害一定要早发现、早防治,容不得丝毫大意。”张英雄说。“一株果子现在可能有3—4穗的果子,还有1—2穗的花,上面的花需要授粉,下面的果子需要采摘,中间的果子可能还需要疏果,剪叶子。几乎没有可以闲下来的时候。”陈文倩说。

设施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就业,水发神农“授之以渔”的发展思路,也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发展信心。

自设施农业项目落地酒泉,水发神农通过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方式,累计创造400个就业岗位,拉动驻地350位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距离酒泉800多公里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水发神农仅2021年在当地就累计实现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助力西吉县成功脱贫摘帽。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牟荣村的村民杨娟,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在家照顾公婆和3个孩子。“家里有七八亩地,种着洋芋和玉米,过去是看天吃饭。”杨娟说,如今她把耕地流转给水发神农集团有限公司,自己也在产业园里当起了农技工人。杨娟家的水浇地一年流转收入4800元,加上她打工赚的2万多元,一年收入就有接近3万元。这比原来全家几千元的年收入,翻了四五倍。

张英雄的收入相比过去也翻了一番,每月能有5000元左右的工资。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告别了过去打零工的模式,一年四季都在大棚里干活,收入状况也更加稳定。

延伸拓展产业链 以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在助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上,水发神农通过创新经营方式、重视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充分整合当地的各类优势资源和闲置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设施农业产业化,助力当地产业振兴。

针对红寺堡区千余座闲置大棚,水发神农积极为当地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种苗上的支持,合作社通过不断壮大种植规模,从而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链发展,使闲置的大棚得以有效利用,更好地带动当地设施农业向快进展。

在酒泉,水发神农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当地闲置劳动力资源,帮助农民增收。除了像张英雄这样的固定员工外,园区还招聘很多“季节性工人”,比如家中有耕地的村民会在农闲时来园区打零工,园区每月结算出勤和工资,充分利用起农民的农闲时间。

张英雄所在的四号村有常住人口80多人,基本全部为中老年人,其中有20多人都在公司工作过。张英雄介绍,她身边的村民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来干二十多天,少的也能来干十几天。

除了可以选择给公司打工,农户还可以选择以“包棚”的形式与水发神农合作,收益分成。陈文倩介绍,“包棚”的农户不需要支付任何租金和成本,只需要提供劳动力即可。公司按照每个棚2250元的标准每月向农户支付服务费,如果到了采摘季,每个棚的产量超过5000斤,多出的部分按照每斤2元的价格与农户分成。

这种模式下,农户参与管护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农户的年收入相比大田种植也高出许多。在酒泉已经有16个棚以“包棚”的形式交给了农户。“一般是夫妻一起包4个棚,今年的产量不错,后期还会有更多农户加入进来。”陈文倩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发神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小雨智农、埃森伯格等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合作,从浇水、施肥、喷药、卷帘、放风、可视化、照明、重点数据监测等方面,对园区温室进行智慧化改造和技术集成,并全面应用熊蜂授粉技术,力争将园区打造为集约化设施农业应用智慧化农业技术的全国样板。

为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水发神农先后推出“水发源选”企业品牌,“水发金桥”“水发卡酷奇”等十余个产品品牌,并与国内知名农批市场、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 “最后一公里”。如今园区内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构建了集育苗、种植、分拣存储、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张英雄说这两天她已经不忙着采摘了,因为被临时抽调到分拣部,那里急需人手。看着一箱箱、一车车自己种出的西红柿从园区运出,张英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